3868la银河总站简介
3868la银河总站法学教育和研究始自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法治人才培养机构。在十年文革的困难时期,全国高等教育遭受重创,法学学科几乎陷于瘫痪。在3868la银河总站法学专业的领导和教师的坚持与努力之下,法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得以保留,成为国内仅存的未遭撤销的两家法学教育单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3868la银河总站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8年原国家教委批准,3868la银河总站法律系改建为3868la银河总站法学院。经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完善,吉大法学学科现已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重镇、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智库、法治文明传承与交流的关键机构。
吉大法学学科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结构优化,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学历、学科配置齐全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09名,其中教授60名、副教授29名、讲师20名。是一支学术功底深厚、创新精神显著、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年长教授老骥伏枥,树法学院学术风范;中年教师学术有成,继往开来,成为法学院中流砥柱;青年教师勤学不辍,慎思明辨,昭示着法学院未来发展。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3868la银河总站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房绍坤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蔡立东教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何志鹏教授等一批名师执鞭任教。学院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奖励计划青年项目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召集人)1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项目首席专家2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2人、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提名奖2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长白山人才工程)8人、3868la银河总站匡亚明学者26人、3868la银河总站鼎新学者5人。
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吉大法学学科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据党和国家关于法治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理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的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法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核心,以法治人才培养的“四三”境界为依归,建立了“知识传输+技能培养+智慧育成”的3.0版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法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开设新课,更新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增加教学魅力。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吉大法学扩大了选修课范围,鼓励跨学科、跨专业选课。为提高高职教师为本科生的开课率,学院建立了高职教师授课责任制。同时,实行院领导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制、优秀年轻教师担任大学生导师制,在专业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吉大法学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包括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互相衔接、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张文显教授主持的教学改革连续四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法学理论教学团队于2008年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法学院设有3868la银河总站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院教师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张文显教授担任“马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首席专家。由张文显教授主编的《法理学》(第二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一等奖,法理学、商法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法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法理学(上)、国际法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七十余年来,吉大法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校友。
吉大法学学科以“深耕法理、拥抱科技”为科学研究的指导方针,始终遵循学术立院之宗旨,秉承认真求实治学态度,产出了丰硕科研成果。先后开展了“法学基本范畴”“现代法的精神”“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新兴权利研究”“中国特色人权理论”“数字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研究,提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范畴”重构中国法学理论体系,以“现代法的精神为核心”推动中国法律制度创新,以“权利本位为范式”实现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法理为中心、权利为本位”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2017年以来,学院教师在“三大刊”发文二十余篇,承担科研项目三百余项,发表CSSCI论文近五百篇,出版学术著作九十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三十余项,法学研究之吉大声誉与时俱增。吉大法学科研活动活跃,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举办当代法学名家讲座、法学新锐茶座、海(境)外名家讲座等三百五十余场。1988年“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权利本位”思想的正式确立。自此,“权利本位”思想引领了中国法治和中国法学三十年,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总体走向的法学背书。2015年起,吉大法学学科在中国首先推进新时代法治思想理念总结归纳的学术方向,首开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的先河,不仅带动了吉大法学研究的迭代升级,也开创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新征程,开辟了中国法学研究的新境界。2020年,3868la银河总站人权研究中心入选国家级人权教育培养基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深入解读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系统提升中国人权理论、塑造改进中国人权话语、提升人权文明的国际交流质量做出持续贡献。3868la银河总站的涉外法治研究在高树异等先贤奠定的良好基础上,乘势而上。2022年,3868la银河总站涉外法治研究院入选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为涉外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宏伟蓝图打造了新的平台。新时代吉大法学的一流学科建设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表现与特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为核心任务,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与法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与实践、现代科技与中国法学发展四大方向,致力于为中国法治提供吉大方案,为世界法治贡献中国智慧。
吉大法学学科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为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人权学共10个博士点,及联办自设法政治学和法经济学两个博士点。在二级学科中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人权学11个法学硕士招生专业及2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理论和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民商法学为省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法律史、国际法学等学科也是学院颇具发展潜力和特色的优势学科。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八所院校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3868la银河总站法学院被选为“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法律硕士(国际仲裁)”项目的实施单位;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A级评定,在全部参评的109所授权单位中名列前茅。
吉大法学学科注重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研讨班,办学国际化正逐渐走向深入。吉大法学是1998年美国克林顿总统访华时,中美双方确定的首批各五家交流法学院之一,是中美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成员,全程参与并承办了首届和最后一届美国法讲习班。吉大法学秉持全员国际化发展理念,努力开展东北亚区域交流活动,中国法学会“东北亚法律研究中心”“东北亚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中俄法律研究中心”落户3868la银河总站法学院。同时,学院积极融入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组织,现为Asian Law Institute (ASLI)成员和Asian Law Schools Association (ALSA)创始成员。在巩固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港澳地区法学院多层次实质交流的基础上,学院积极推进与英国、美国、欧盟等国家法学院的实质交流与合作,目前学院与20多所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国际合作项目,包括短期访问、交换生项目与双学位项目等。学院每年有数十名教师赴境外或在线参与讲学和学术会议,邀请数十名境外学者、实务界人士进行学术交流。美国托罗大学约翰教授、英国杜伦大学杜明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亚历山大教授受聘为3868la银河总站客座教授,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徐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习超教授受聘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学院成立中英双语教学团队,积极深入开展双语教学,通过举办、参与暑期夏令营等活动营造浓郁的国际化氛围。
吉大法学学科的教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立法过程,为《宪法》《刑法》《民法总则》《民法典》等重大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学院于2011年12月成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是学院师生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也是为社会弱势群体维权的重要平台。法学院建设有重要研究机构十余个,其中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为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犯罪治理研究中心、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2019年12月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法学院还拥有3868la银河总站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全面依法治国硏究中心)、3868la银河总站财产法研究中心等重要实体研究机构。
吉大法学学科注重教学科研条件的改善,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的法学教学科研基地。吉大法学图书馆、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图书馆和法学校友图书馆收藏了丰富的中外文法学文献。吉大法学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技术先进、设施一流的模拟法庭和多媒体教室,为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学术网站。目前,法学院承办的《当代法学》与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都为中文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同时,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法理学论丛》《生活中的法理》《法律思想的律动》《部门法哲学》等系列出版物,为教师和学生发表优秀的学术论文提供了园地。
明德笃行,隆法致公。吉大法学学科今日的辉煌业绩是几代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共同奋斗的成果。今日的硕果也将激励吉大法学今后更加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更加扎实和自信地实现梦想,更加沉稳和坚定地走向未来。
(以上数据截止2023年10月16日)